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对白银的需求量预计突破5000吨,这个数字占整个白银工业用量的35%以上。
就在各大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分食这块蛋糕时,国内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悄然成型。
几家掌握核心资源的龙头企业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豫光金铅的再生铅生产线每天能处理3000吨废旧蓄电池,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黑疙瘩经过精炼后,每年能产出700吨白银。
他们的成本控制能力在业内数一数二,铅锭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15%。
最新财报显示,这家企业2024年净利润达到8.07亿元,增长速度保持在26%以上。
他们正在建设的2000吨再生银项目采用了德国引进的分离技术,连光伏板里的银浆都能回收利用。
兴业银锡手里握着亚洲最大的银矿资源,探明储量超过2.4万吨。
在内蒙古的银漫矿区,每吨含银量比行业均值高出47%,开采成本却低了20%。
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期扩建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到时候矿石处理能力将提升80%,白银年产量有望达到360吨。
更关键的是,这家企业的业绩对银价波动异常敏感,银价每上涨1美元,就能带来2.3亿元的利润增长。
盛达资源在内蒙古拥有七座矿山,最新开发的金山矿区新增了608吨白银储量。
他们最赚钱的拜仁达坝银矿毛利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这个数字在采掘行业相当罕见。
2025年前两个季度,这家公司的有色金属采选业务收入增长了44%,正在建设的东晟矿业投产后,未来三年产量增速预计保持在15%左右。
湖南白银通过收购宝山矿业实现了产能翻倍,这家原本以冶炼为主的企业现在拥有了自己的矿山资源。
他们的光伏银浆已经出口到56个国家和地区,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
2024年净利润暴涨205%的业绩,让更多投资者开始关注这家转型中的企业。
江西铜业和紫金矿业走的是另一条路。
作为铜矿开采的副产品,江西铜业每年能获得700多吨白银,2025年的产量目标定在1243吨。
紫金矿业的海外项目贡献了主要产量,他们在刚果的卡莫阿铜矿白银综合利用率达到95%,光伏银粉技术更是让银耗量降低了30%。
光伏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改变了白银市场的游戏规则。
N型电池对银浆的需求量比传统产品高出20%,无主栅技术的普及又进一步推高了单耗。
这种变化让拥有技术储备的企业获得了先发优势。
豫光金铅的回收技术和湖南白银的深加工能力,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壁垒。
环保政策的收紧让矿山企业的运营成本水涨船高。
内蒙古近期出台的新规要求所有在产矿山必须在2026年前完成绿色矿山改造。
这对已经布局生物冶金技术的兴业银锡来说是个机会,但对一些小型矿企可能是致命打击。
白银价格受美联储政策影响明显,2024年三季度就因为加息预期出现过20%的剧烈波动。
不过从长期来看,工业需求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白银协会预测,到2027年光伏用银量还将再增长40%。
电镀铜技术被视为潜在的颠覆者,这种可以大幅减少银用量的新工艺正在实验室阶段取得突破。
但产业界的共识是,至少在2027年之前,N型电池的主流地位不会动摇。
这也给了现有企业足够的转型时间。
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各家企业的打法各不相同。
有的靠储量取胜,有的拼成本优势,还有的专注技术突破。
但能够确定的是,未来几年的白银市场注定不会平静。
那些既掌握资源,又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最有可能笑到最后。
厦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